所谓标准,简单而言,指的是衡量事物的准则。宣传片制作也有其标准,它们共同的特征就是:标准无法量化!那么宣传片制作有没有标准一说?这是由宣传片制作的创作特性所决定的。
从创作的角度看,一个宣传片制作似乎是一条完整的从策划到拍摄到制作的流水线,从最初的选题策划、拍摄制作,直至最后播出,整个过程与工业产品生产的过程极其相似。不同的是,工业产品是看得见模得着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物质产品,而宣传片制作则是用来愉悦观众的精神产品。不仅如此,在生产过程中,创作者也需要仍出相当的体力,但与生产工业产品体力支出不向,深圳宣传片拍摄制作生产过程中体力劳动的付出只是一个基本保障,付出的多少与最终质量不一定成正比。
宣传片制作虽然也具有流水线的生产流程,但其产品却无法像工业品一样用同样的标准去衡量,而只能用一个无法量化的标准去衡量。同一个编导和摄影往往都难以复制此前在所创作的节目,宣传片制作恰恰需要的是创作者能够出新,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将此前内容重复,一个重复的宣传片制作恐怕很难有观众市场。创作者唯一能够重复使用的是不断增长的制作经验,创作者需要从中找到新的灵感,而不能用经验去重复制作一个以前已经做过的节目。所以在整个节目制作过程中,创作者无法“量化”制作的标准,这个标准只是心中的体会。即使同一个制作者,对“量化”的感觉也不一定完全一致,这和创作者自身的素养、理解有关系。所以宣传片制作的标准应该是一个靠创作者去感受、理解的“软性标准”,而不是一个可以拿着标准器具去测量的度量标准。在不违反大原则的前提下,宣传片制作只有合适表达,而不存在“对”与“不对”。因为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制作标难,但又都无法将其“量化”成其他人可感受的具体标准。
宣传片制作是这样,而对于“把关人”来说,标准也是无法量化的,只能是根据自己的理解感受,无法“量化”地表述出来让别人对比。标准虽然别人无法量化却是可以感受到的。相反工业产品是可以具体到若干指标去测量的。宣传片制作审查标准的无法量化,要求审查者具备各个方面的素养。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宣传片制作的标准是一个存在于创作人员心中的、具有一定弹性的标准,它会因为一些东西引起变化。不同的制作者和审查者往往会对相同的“产品”提出不一样的看法和意见,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标准的量化是让宣传片制作者感到困难的地方。
宣传片制作是建立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的创作活动,每一次技术的进步又会带来创作者方式的进步。与工业产品流水线相比,宣传片制作个是一个简单的体力劳动,它是在体力劳动支撑下的脑力劳动,而工业产品流水线更多的时候是重复性的体力劳动,宣传片制作过程虽然非常接近一个工业产品流水践,恰恰是这个貌似流水线的过程给了人们一种错觉。作为创作者,只有了解宣传片制作的特性才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点,因为今大宣传片制作生存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而非标准化之后的创作对创作者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宽广的知识面以及比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是完成宣传片制作的素质。
从文字思维到画面思维,不仅仅是宣传片制作方式的改变,更重要的是思维方式的转变。宣传片制作者的熟练掌握是其创作的基本功,人们已习惯了用抽象的文字思维方式表达意义时,宣传片制作运用和拍摄技巧比如光影、造型、色彩,来叙事是思考方式上的—个必然转变。过去以直接找到表达意义的文字语言,而不是一个翻译或替代过程。所以宣传片制作不是先找到文字表达,然后将其逐一翻译成画面。视听语言作为宣传片制作的基础,如果对其表达方式不熟悉,即使有再好的想法最终也难以实现,即使知道要说什么也不知道如何表达,这是宣传片制作者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