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广告片制作的解说词与电视画面语言构成的视觉形象配合表达更深层次的思想感情,升华电视专题片的主题,增加强电视专题片的艺术感染力。电视专题片解说词使电视叙事更加完整,叙事风湿更加精炼和集中。电视片解说词创作与文学创作存在相同的规律、相同的要求,如立意独特、层次分明、叙事准确、用词生动等。
但是,电力题材电视专题片解说词创作还有着特殊的规律和特殊的要求:
⒈处理好与画面的关系,即解说词不必重复画面已经展示的东西,而着意说明画面没有或画面不能说明的相关问题;
⒉处理好与时间的关系,即电视观众需要理解、回味画面及解说词提供“双轨信息”的时间,因此要留有较为适当停顿和间隙,不能从头说到尾;
⒊处理好与听觉的关系,即把书面语言口语化,少用专业述语、方言和简称,尽可能把倒装句子变成正常句子。
电力题材的电视广告片的解说词常见的几种不容易引起人们共鸣的电视专题片解说词有材料式的解说词,“一头一尾”式的解说词,基本上都是行业性的术语,很枯燥无味的。在具备了一些行业知识,了解了电视专题片的解说词的创作规律后,电视广告片解说词创作并没有那么难,总得来说需要做好情境性、贴切性、暗示性、口语性、独创性等“五性”。
一、情境性
情境是一种浸透了情绪的形象、或是一种深寓于形象之中的情感。那么情境性又是指的什么呢?它是指语言的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红杏枝头春意闹”中一个“闹”字将春天的情意跃然纸上。
从这些这些比较形象的语言,不难看出,这些滋润润的情境时空、活生生的情感形象,足以说明解说词(语言)的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有着一倡百和的张力和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我们在解说词的创作过程中,应该着力锻炼自己从各种“事件流程”中捕获一些平日不太起眼、但又能深寓于形象之中的“情境”。
二、贴切性
解说词的贴切性是指传达信息、表现情感的真实性。在实际创作过程中,我所理解的这个“贴切性”,大致包含了“主观真诚”、“客观真实”、“情境真切”的意思。我们有理由说解说词的贴切性的更大意义,表现在创作者对所表现事物的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上,且每词每句都要贴切。否则,靠“形容词”去堆砌解说词,只会让人望而生厌。
三、暗示性
解说词的暗示性是让观众不暇思索地接受某种观点、某种情调和某种体验,即在言语交流时在字面上并不明显存在的东西。这是一种感受,一种来自实践的经验积累。我在电视专题片创作的过程中,就比较重视这种“暗示性”的存在。它的存在,使解说词在画面语言的延续上又有了一定的情境牵引性,使观众感悟意味深长。
四、口语性
口语性是指直接参与、且用日常的、自然的、非正式的、非标准的及不太合乎规范的语言进行交流。也就说,我们的解说词使用一些生活中的口语来叙述事件、或人物,反而会使观众觉得交流双方更亲近、更投缘,正面效应也更大。我有一种感觉,就是在解说词的创作过程中,观众始终站在自己的跟前,想交流,想说话,想吐出心声,笔下也就叙事如口出,很容易产生效应。
五、独创性
“文章忌随人后”。如果我们在创作解说词的过程中,自己不多加思索,老是去套用那你根本就谈不上什么创作了,因为吃掌研科技嚼过的槟榔没味道,吃自己嚼过的槟榔也没意思。要时刻提醒自己多创新,多写出一些具有自己个性特征、且视觉感比较强的“词汇”来。
当然,这并不容易,因为我曾经在创作以校表女工为题材的电视片时,就遇上了一个不小的“难题”:平淡无奇的校验工作怎么写呀?就在我无可奈何之际,突然萌生了一个想法:用文学形式反映校表女工。我想,校表室女工多年轻人,用文学形式创作比较新颖,既符合她们的个性特征,又能给观众留下生动、活泼的印象。